悲傷多久才算正常?哀傷輔導常見問題一次解答|哀傷輔導 |個人成長 |心理治療 |親人去世

 


面對失去摯愛的人,悲傷從不是一條筆直的道路。身為一位長期陪伴過哀傷者的治療師,我常常在初次會談時聽到這樣的問題:

「我是不是太久還沒走出來?」
「是不是該放下了?」
「是不是別人都比我快恢復?」

這些問題背後,藏著的是對自己情緒的困惑、對社會期待的壓力,甚至對「正在悲傷的自己」感到不安。

🕯️ 每個人的哀傷歷程都不同

悲傷沒有時限,也沒有標準答案。有些人在幾個月內逐漸調整生活步調,有些人則需要幾年來整合這個失落所帶來的改變。哀傷的形狀會隨著人與關係的不同而改變——它有時像潮水,有時像靜靜流動的溪流,潛藏在生活的每個角落。

🧠 常見的「哀傷誤解」

在輔導工作中,我經常遇到以下幾種迷思:

❌「我不再每天哭了,是不是太快走出來了?」

👉 情緒反應的強度和長度,無法定義你的愛或記憶的深度。悲傷有時沉潛,有時浮現,不哭不代表你不在乎。

❌「我還在做夢夢見他,是不是不正常?」

👉 記憶與情感會在夢中自然浮現。這可能是一種與摯愛者持續連結的方式,不需要急著切斷。

❌「別人都恢復得好好,只有我停在原地。」

👉 每個人的哀傷時鐘都不同。不是慢了一步,而是你正在用屬於自己的方式走這段路。

❌「我現在還會笑,會不會太快恢復?」

👉 這是哀傷中常見的內疚感。請記住,你能夠再次感受到快樂,並不代表你背叛了那段失去的關係,而是你正在慢慢學習與痛苦共存。

❌「我是不是太依賴身邊的人了?」

👉 在哀傷中需要他人的支持,是人之常情。願意開口求助,是一種面對痛苦的勇氣,不是脆弱。

❌「我總是提不起勁,會不會有問題?」

👉 在哀傷的歷程裡,情緒低落、專注力下降、睡眠困難,都是常見的反應。若這些情況影響到日常生活,也許是你需要更多支持的時候。


❌「我明明是基督徒,但我卻好憎上帝——為什麼祂要帶走他?」

👉 對有信仰的人而言,哀傷有時更為複雜。你可能曾在最痛的時候問:「祂不是慈愛的神嗎?為什麼不保守他?」
在輔導中,我常見到一些深信上帝的人,因為失去而產生極大的失望與怒氣,甚至自責自己「不夠屬靈」。

但其實,神並沒有要求我們在哀傷中壓抑感受。聖經裡的詩篇中,有許多向神傾訴痛苦與疑問的篇章。真正的信仰之路,也包含了憤怒、疑問、與神的拉扯。

上帝接納你在痛苦中的真實樣貌,你可以帶著破碎與祂同行。這也是哀傷療癒的一部分——讓信仰成為安慰,而不是壓力。

🌿 哀傷輔導可以帶來什麼?

在哀傷輔導裡,我不是告訴你「該怎麼做」,而是陪你一起探索:「我如何帶著這份失落與哀傷,繼續前行?」

我們會一起談:

  • 這段關係對你有什麼重要意義?

  • 你目前最難承受的是什麼?

  • 你希望如何與這份失落共處?

  • 當情緒湧現時,你可以怎樣更溫柔地照顧自己?

💬 如果你正在經歷這些感受:

  • 覺得生活失去了方向

  • 很難集中精神或持續低落

  • 覺得沒有人真的理解你

  • 害怕被「忘記」或「遺忘對方」

請相信,這些都是人之常情。而你不需要獨自一人面對。

🧡 最後想對你說:

哀傷是一種愛的延續。它提醒我們,曾經擁有的是真實的、深刻的。而陪你走過哀傷的人,不是要帶你忘記,而是陪你找到讓記憶與生命共存的方法。

如果你願意,我很樂意成為你這段旅程中的同行者。
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歡迎與冼太聯繫,預約15分鐘免費諮詢:
Email: mrs.tobey.sin@gmail.com

Website: http://mrssinfamilytherapy.com

留言

此網誌的熱門文章

當婚姻走到盡頭之前:離婚前你應該思考的三件事 | 婚姻輔導 | 離異輔導 |

「婚後事」大揭密:原生家庭如何悄悄影響你的婚姻?

療癒原生家庭的影響,重新學會愛與被愛 | 個人成長 | 創傷療癒 | 個人輔導 | 心理治療 | 心理輔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