走進婚姻輔導室前,夫妻應如何調整心態? | 婚姻輔導 | 婚姻治療 | 夫婦關係


許多夫妻走進婚姻輔導室時,心中都懷著不同程度的期待與失望。有些人渴望「對方改變」,有些人則已經疲累不堪,幾乎要放棄這段關係。其實,婚姻輔導不是一帖立即見效的靈藥,而是一趟需要勇氣、誠實與願意改變的旅程。若夫妻能在踏入輔導室前先調整心態,將有助於這趟旅程走得更深更遠。



1. 抱持開放的態度,而非尋找「誰對誰錯」

很多人進入輔導時,都渴望得到「被證明是對的」的那種感覺,或者「證明他/她的想法是錯的」。但婚姻輔導的目的並非裁判爭端,而是幫助雙方了解彼此背後的情感需要與反應模式。若能放下辯駁的心態,嘗試理解而非指責,才能真正開始修復關係。

👉 提問反思:我是否願意放下「誰對誰錯」的期待?我是否願意聆聽對方的感受和觀點?


2. 意識到改變不是只針對「對方」

「如果他可以改變一點點,我們就不會吵架了……」這是輔導室中常聽到的心聲。但關係是雙向的,當你期待對方改變時,也需要願意看看自己的行為或反應是否也需要調整。輔導的過程是一面鏡子,有時會讓你看見自己不曾留意的一面。

👉 提問反思:我是否也願意檢視自己如何與對方互動?


3. 給予這段關係時間和空間

許多夫妻希望幾次輔導後,問題就能解決。但現實是,很多關係中的難題,早已累積多年,修補也需要時間。信任的重建、溝通模式的改變、情緒的釋放……都需要一段時間慢慢重整。願意給彼此和這段關係一些空間,是持久改變的起點。

👉 提問反思:我明白關係轉變需要時間嘛?我願意委身於輔導過程嗎?


4. 接納失望與挫敗感也是旅程的一部分

輔導中會有感覺「原地踏步」的時候,也可能會觸碰到令人痛苦的記憶。這些不一定代表失敗,而是正在深入了解彼此的跡象。治療師會協助你們在安全的空間中走過這些情緒,從中學習新的理解和連結方式。

👉 提問反思:我是否準備好在不逃避的情況下,去了解自己或對方的傷口?


5. 把輔導視為自我成長的機會

婚姻輔導除了處理夫妻之間的互動,也能幫助我們更了解自己。你可能會發現,某些反應其實源於自己的家庭經驗或未解的情緒。當一方成長,整段關係也會開始轉變。

👉 提問反思:我是否願意停一停,認識自己的情緒與渴望?


💡婚姻治療師的角色:不是法官,也不是裁判

有些伴侶踏入輔導室,心中希望治療師「幫我說服對方」、「指出誰對誰錯」。但其實,婚姻治療師的角色並不是要判定誰對誰錯,而是以一個中立的角色,創造一個安全的空間,幫助你們聽見彼此未能說出口的情緒與需要,理解背後的牽引與傷痛,並在困局中找到更成熟的互動方式,以處理夫妻正面對的挑戰。

治療師會協助你們打開對話的可能性,但不會代替你們作決定,更不會幫你說服對方。因為真正的改變,從來不是被迫的妥協,而是彼此更清楚地認識自己,也更願意為關係作出調整與承擔。

💬 如果你和伴侶正考慮接受婚姻輔導,不妨一起討論看看:我們對輔導的期待是什麼?我們準備好一起面對關係裡的真相了嗎?




📅 那麼,婚姻輔導需要幾多次呢?

這個問題並沒有一個標準答案,因為每對夫婦的狀況和目標都不同。有些伴侶希望釐清一個具體的問題,可能數次已經有幫助;但更多時候,夫妻要面對的是多年累積的溝通模式、家庭背景的影響、甚至深層的失望與傷痕,這些都需要時間逐步理解和調整。

從經驗來說,若希望有較深層次的轉變與連結,至少需要 8至12次的穩定參與,才能建立足夠的安全感與理解力。不過,即使是短期的會談,只要帶着誠實與開放的心,也有可能帶來突破的契機。
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歡迎與冼太聯繫,預約15分鐘免費諮詢:
Email: mrs.tobey.sin@gmail.com

Website: http://mrssinfamilytherapy.com

留言

此網誌的熱門文章

當婚姻走到盡頭之前:離婚前你應該思考的三件事 | 婚姻輔導 | 離異輔導 |

「婚後事」大揭密:原生家庭如何悄悄影響你的婚姻?

療癒原生家庭的影響,重新學會愛與被愛 | 個人成長 | 創傷療癒 | 個人輔導 | 心理治療 | 心理輔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