博域家庭系統理論是什麼?帶你了解八大核心概念與應用
博域家庭系統理論(Bowen Family Systems Theory)由美國精神科醫生默里·博域(Murray Bowen)於20世紀50年代提出,這是一個以家庭作為情緒單位,探討家庭成員之間如何互相影響的理論。該理論認為,個人的情緒與家庭系統緊密相連,了解家庭互動模式有助於理解和處理個人的情感與行為。
博域家庭系統理論的八大核心概念
1. 自我區分 (Differentiation of Self)
自我區分指的是個體在情感與理智之間保持平衡的能力。區分程度高的人能夠在壓力下保持冷靜,獨立思考,不容易被家庭情緒所牽動。相反,區分程度低的人容易受到情感波動的影響,難以維持個人界線。
2. 三角關係 (Triangles)
當兩個家庭成員之間的壓力無法緩解時,往往會引入第三方來分散焦點,這種模式稱為情緒三角化。雖然能短暫舒緩壓力,但長期依賴三角關係可能使問題更難解決。
3. 核心家庭情緒系統 (Nuclear Family Emotional System)
博域理論認為,家庭是一個緊密的情緒單位,內部成員的情緒會互相影響,當某個成員的焦慮增加,其他成員也會受到波及。這種情緒互動會形成特定的家庭模式,影響個人的心理狀態。常見的四種基本關係模式包括:婚姻衝突 (marital conflict)、配偶功能受損 (Dysfunction in one spouse)、孩子的功能受損 (Impairment of one or more children),以及情感上疏離 (emotional distance)。當中常見的互動動態亦包括「過度功能—低功能模式 (overfunctioning-underfunctioning)」和「主導—順從關係 (dominant-submissive)」。
4. 多世代傳遞歷程 (Multigenerational Transmission Process)
家庭中的情緒模式與行為模式會跨越世代傳遞。上一代未解決的情緒議題,可能透過潛移默化影響下一代,形成跨間的情感連鎖。
5. 家庭投射歷程 (Family Projection Process)
家庭投射歷程描述了父母如何將自己的焦慮或未解決的情緒問題,透過互動模式傳遞給孩子。這種投射可能會導致孩子發展出情緒困擾或行為問題。例如,父母對某個孩子過度關注或過度保護,可能會使孩子更難發展獨立性與自我區分。
6. 情緒切割 (Emotional Cutoff)
當家庭關係緊張時,有些人會選擇與家庭成員斷絕或減少聯繫,這被稱為情緒切割。然而,情緒切割無法真正解決問題,未處理的情緒仍會對個人的心理健康產生潛在影響。
7. 手足位置 (Sibling Position)
博域理論借鑒心理學家華爾特·托曼(Walter Toman)的研究,指出手足出生順序會影響個性與家庭角色。長子通常負責任且具領導力,而幼子則較為依賴或追求自由。
8. 社會情緒歷程 (Societal Emotional Process)
不僅家庭會受到情緒互動的影響,整個社會系統也會受到類似的情緒動力所影響。社會環境的變遷會加劇或緩解家庭內部的焦慮和情緒緊張。
博域家庭系統理論的應用
家庭治療:幫助家庭成員理解彼此的情緒互動模式,減少過度依賴與衝突,促進家庭關係的改善。
個人成長:透過提升自我區分,個人能更有效地管理情緒,在壓力下保持清晰思考,活出更真實的自己,建立更穩定的人際關係。
跨代關係:協助個人辨識家庭中代代相傳的情緒模式,打破負面循環,促進心理健康。
結語
博域家庭系統理論強調家庭成員之間的情緒連結與互動,理解這些模式有助於個人和家庭的情感健康與成長。無論是在處理親密關係、親子衝突,或是探索自我成長,這一理論都能提供深刻且實用的視角,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自己與家庭。
Reference:
Kerr, Michael E, and Murray Bowen. (1988). Family Evaluation : An Approach Based on Bowen Theory. New York: Norton.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歡迎與冼太聯繫,預約15分鐘免費諮詢:
Email: mrs.tobey.sin@gmail.com
Website: http://mrssinfamilytherapy.com
留言
發佈留言